訊息專區NEWS

2022/08/29 認識海洋性貧血

   海洋性貧血是由希臘文而來,大略意思為「血中的海」,因最初被用於地中海沿岸人口的貧血疾病而得名。八十六年四月衛生署統一稱海洋性貧血。海洋性貧血是一種自體隱性遺傳的血液疾病,它是因為血色素中的血球蛋白鍊的合成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病變紅血球變小導致貧血,是台灣地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大約有5%~8%的人( 一百一十萬至一百七十萬)為此項疾病之帶因者。
 
    其遺傳是自體隱性遺傳,若父母親皆為同型帶因者,則其子女有1/4為正常,1/2為帶因者,1/4為重型者。海洋性貧血主要發生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基因發生頻率為2.5%~15%,其發生地區多屬瘧疾疫區,分佈於地中海附近、阿拉伯半島、印度、大陸、東南亞、中國長江以南、台灣。絕大部分的個案是帶因者,他們是沒症狀的,只有極少數的重型者有嚴重的症狀,少數中度者有貧血的症狀。在台灣每年有將近三○○個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嬰兒出生。
 
分類
    海洋性貧血主要分為甲型和乙型。台灣地區甲型比乙型多。甲型(α型)乃α血球蛋白鍊的合成減少,乙型(β型)乃β血球蛋白鍊的合成減少,主要病變是量的問題。
    甲型海洋性貧血以基因缺損為主,分成少一個基因、少二個基因、少三個基因(血色素H病)、及少四個基因(胎兒水腫)。
   乙型(β型)海洋性貧血則以點突變為主,為一個或二個基因的病變。分成重度乙型海洋性貧血(Cooley's anemia)、中度乙型海洋性貧血、輕度乙型海洋性貧血(帶因者)。
 
症狀:
     根據不同類型有不同嚴重度,可從全無症狀到致命的重度貧血。通常包括倦怠感、臉色蒼白、骨頭症狀、脾臟腫大、皮膚蠟黃、紅茶色尿。
 
診斷:
(1)家族史
(2)臨床症狀(貧血、黃疸....等)
(3)血液常規檢查(CBC、MCV、MCH)
(4)血色素電泳
(5)基因分析(確定診斷),十二種主要突變佔了全世界乙型海洋性貧血的90%,而台灣乙型海洋性貧血主要由四種突變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