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訊息專區NEWS
- 衛教資訊
- 神經科
訊息專區NEWS
2022/06/30 認識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不是中風也會臉歪嘴斜*
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特發性顏面神經麻痺」(此原因約佔所有顏面神經麻痺的70%。),亦稱「貝爾氏麻痺(Bell’s paIsy)」。此名的由來是來自查爾斯•貝爾爵士(Sir Charles Bell),他在西元一八二一年發表文獻,指出臉部的運動和感覺是由不同的神經支配的。
貝爾氏麻痺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據統計每年在十萬人當中,就有十五至四十個病例。此病在發病初期的進展是很快速的,通常在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的程度會達到頂點,病因不明,而在發病前,常有類似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狀,年輕男性較易發生,且有復發的機會。通常為急性發作,單側性居多。
病人有時會注意到有疼痛的現象,臉部有時會有麻或是僵硬的感覺。因為眼瞼無法閉合,也會出現流淚的現象。如果神經病變更廣泛的話,有時病人會發覺有聲音聲響過大或舌尖味覺減低的現象。通常臉部肌肉的影響都極為廣泛,但約有百分之四十的病人其影響是局部的。
雖然此症的描述已有一百五十年以上的歷史,然而其病因至今仍未有定論。理論之一便是「病毒」說。曾經被提出過的包括單純疱疹病毒、Epstein-Barr病毒及其他許多不同的病毒。雖然有一些血清中病毒抗體變化的證據,然而直接的證據是很難證實的。
有一些學者提出了「自體免疫」說,認為是自體免疫失調引起的。有一部份病人可能因為局部血液循環不良、靜脈栓塞、或屬於多發性顱神經病變的一部份等等。雖然原因並不十分清楚,但它的復原率不錯,大約百分之八十到八十五的病人能完全恢復,其他的病人可能留下一些後遺症或完全不恢復。
除了貝爾氏麻痺外,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有耳朵帶狀疱疹感染、外傷、中耳炎、醫源性原因、腫瘤(如耳下腺腫瘤)、腦中風等。
一、貝爾氏麻痺的診斷 (1)病史:沒有外傷、中耳炎、鼻炎或其它神經病變
(2)顏面神經傳導及電激眨跟反射(blink reflex)
(3)電腦斷層檢查:通常為正常
二、治療:目前仍有爭論,有時不必給藥也會自己好起來。 (1)類固醇:一般在發病初期,儘早服用口服類固醇,然後在1﹣2週內漸漸減量,減藥不能
太快以免出現副作用。
(2)Acyclovir:有報告指出和類固醇併用時效果更好
(3)物理治療:按摩、紅外線與淺層熱敷病側面部、電刺激、臉部運動(如下圖)及針灸
(4)其他的輔助療法:由於無法閉眼需預防角膜裂傷或潰瘍產生,白天建議戴太陽眼鏡,使
用人工淚液與擦眼藥膏,晚上用膠布貼住眼睛來避免曝露性角膜炎
(5)外科手術:若是真的無法復原,則可以請外科醫師幫忙做減壓手術或整形手術
三、癒後 (1)肌電圖及顏面神經傳導檢查可以評估預後的好壞
(2)大多數(75-90%)的病人在1一2個月內完全恢復,有時甚至要拖到半年,小孩比成人恢
復率高,如果患病後三個月還未見改善的話,那麼恢復就不樂觀了。
(3)根據統計,年紀較大,有高血壓、糖尿病、聽覺過敏、味覺消失及一開始就完全麻痺的
病人,恢復情況較不理想。有時恢復不完全的病人會出現顏面肌肉的不自主運動或痙攣
的現象(hemifacial spasm),有時還有所謂「鱷魚流淚(syndrome of crocodile tears)」的
現象,那就是在吃東西時流下淚來,造成這些後遺症的原因在於神經復原的過程申產生
「搭錯線」的現象。或是出現當嘴唇吸水時,病側眼瞼自動閉緊等之連帶運動
(Synkineses)。
總之通常顏面神經麻痺大多恢復良好,病人需建立信心並與醫師配合才不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而恢復到令人滿意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