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訊息專區NEWS
訊息專區NEWS
2022/08/31 肌少症
肌少症是一種漸進性的肌肉質量減少,及肌肉功能降低的老年症候群。 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退化,加上老人常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加速肌肉量的減少,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例如:行走速度異常緩慢(蝸牛速)、腿部突然容易無力(軟腳蝦)、無法舉起重物(奶油手)等狀況時,都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
一、肌少症的成因
人體大致由肌肉、骨骼、脂肪及水份組成,每個部位各司其職維持人體的恆定與健康。
隨著年齡增長,肌肉量會逐步減少,同時肌肉的力量及耐力也會隨之下降:
肌肉量的高峰大約在成年期40歲左右 從40歲開始:每10年減少8%、70歲後更快:每10年減少15%
簡單的說如果40歲的肌肉量是100%的話,到了70歲只剩下76%,80歲就剩60%而已。 二、肌少症有什麼影響
肌少症可能造成疾病發生率升高、生活品質降低,也是後續不良健康事件(如失能、跌倒、住院、死亡)的危險因子。國家衛生研究院曾預估國內65歲以上老人約有7.3%罹患肌少症。
三、如何診斷肌少症
- (1)握力器握力值:男性<28公斤、女性<18公斤。
-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機檢測肌肉質量:男性<7.0kg/m²、女性<5.7kg/m²。
- (3)行走速度小於每秒1公尺。
符合(1)和(2)即可判定為肌少症,若3項皆符合為嚴重肌少症。 四、改善方法
- 適量攝取高生理價蛋白質來源食物能幫助維持肌肉量,例如:豆製品、魚、蛋、肉類等念。
- 每日清晨或黃昏時刻享受陽光15分鐘,促進身體自行合成活性維生素D3可改善肌肉功能與質量、預防骨質疏鬆症。
運動是保持活力與健康體態的關鍵,鼓勵每週運動3次以上,例如有氧運動的健走、騎飛輪、游泳,針對下半身的肌力訓練與伸展運動幫助防止肌肉僵硬,過程若有不適仍需專業人員協助,避免意外事故發生。
(圖片來源:
財團法人 千禧之愛)
(圖片來源:
康健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