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訊息專區NEWS
訊息專區NEWS
2022/08/03 上腸胃道出血照護原則
一、什麼是上腸胃道出血?
上腸胃道出血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腸等病灶所發生之出血。
二、出血的原因
常見有潰瘍性疾病(胃、食道、十二指腸潰瘍) 、急性糜爛性病灶、食道或胃靜脈曲張出血、胃食道交接處撕裂傷、腫瘤、血管病變或壓力大,以及藥物、煙酒或食物等刺激導致黏膜病變,而引發上腸胃道出血。
三、檢查方法
(1)可藉由詳細的疾病史及理學檢查、嘔吐物及糞便之潛血反應或從鼻胃管抽出胃液,以及肛診觀察糞便顏色來判斷是否有上腸胃道出血。
(2)藉由「胃鏡檢查」瞭解有無出血及出血的部位,必要時,同步(視病人出血狀況)於出血部位注射止血劑或於出血部位結紮止血、黃金探頭熱凝固治療、氬氣電漿凝固法或止血夾等止血治療。
(3)當胃鏡檢查無法確定出血點時,則會作做血管攝影或核子醫學檢查,協助尋找出血部位。
四、常見症狀
(1)解黑色或類似柏油樣的大便;但當出血速度較快時,在四小時內排出的大便則會呈鮮紅色的血便。
(2)可能會嘔吐出鮮血或咖啡色殘渣。
(3)有些病人會出現頭暈、口渴、心跳變快、臉色蒼白、四肢冰冷、冒冷汗、呼吸困難、心口灼熱、疼痛或尿量減少等症狀。
(4)有些病人在上廁所時,往往會因血壓降低而暈倒在地、意識不清。
五、治療方式
大部份上腸胃道出血的病人,如沒有大量出血,大多會自然止血。但出血時處理是否妥當,關係著病人的生命安危;另死亡率之高低則與病人的年齡、出血速度、出血量及併發的疾病等有關,所以出現疑似上腸胃道出血時,應立即就醫,以掌握治療時機。上腸胃道出血病人於住院期間常會做以下之處理:
(1)急性出血期間,醫師會視病情需要為病人放置鼻胃管引流、給藥及禁食。
(2)胃鏡檢查過程中,必要時醫師會於出血部位同時實施止血治療。
(3)在病人禁食期間會以靜脈點滴來補充病人所需之基本熱量及水份,直到病人可以開始進食後,醫師會依病人的進食情形調整或停止靜脈點滴注射。
(4)醫師會依病人之生命徵象、臨床症狀以及抽血報告,決定是否需要輸血。
(5)
病人應儘量臥床休息,大小便也須在床上使用便盆或尿布,避免下床時血壓下降而發生跌倒或暈倒 ,直到病情穩定後,再下床活動。活動時需要家屬陪伴。
(6)當胃鏡治療及藥物治療無效時,則可能採用手術治療方式。
六、護理指導
(1)當病情穩定,
經醫師指示開始進食時,
請先採流質、清淡飲食,無不適症狀後,則可採軟質飲食,再逐漸採正常飲食。
(2)
出院後應避免劇烈運動,要有適當的休息;可依個人的病況安排適當的運動,如:先以散步、柔軟體操等方式進行,以不疲憊為原則。
(3)如為消化性潰瘍者
應戒煙(因煙中含有尼古丁,易造成末梢血管收縮使潰瘍不易癒合)、
戒酒、茶及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並避免服用不必要之消炎止痛藥物。但需就診、接受藥物治療,若是合併有幽門螺旋菌感染時,則必須接受滅菌治療。
(4)請保持情緒平穩,避免長時間勞累或熬夜。
(5)保持舒適、輕鬆的用餐環境與心情,定時定量,少量多餐,並注意細嚼慢嚥。
(6)
依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切勿亂服成藥或來路不明的藥物,以免造成腸胃傷害。
(7)
如有頭暈、解黑便、吐咖啡色渣或吐血等症狀時,請儘速就醫。 (8)定時返院追蹤檢查及治療。